第二届摄影周中外摄影家大PK名单简介
|
中国摄影家名单、简介: 国外摄影家名单、简介: CHRIS STEELE-PERKINS 帕金斯1947年出生,1949年随家人从仰光搬到伦敦。 1967至1970年就读于纽卡斯尔大学心理学专业。大学时代,他就担任了学生报纸的摄影师与图片编辑。
1963.05-1965.08 吉林省戏曲学校舞台摄影专业学生
1965.08-1968.12 长春电影制片厂进修摄影
1968.12-1979.01 吉林画报社摄影记者
1979.01-1982.09 中国摄协展览部摄影编辑
1982.09-1988.05 中国摄协《中国摄影》杂志社编辑
1988.05-2002.12 中国艺术研究院摄影艺术研究所所长、《中国摄影家》杂志社社长、总编辑
2002.12-2004.10 中国艺术研究院摄影艺术研究所所长、《中国摄影家》杂志社社长、总编辑,中国摄协副主席
2004.10- 中国摄协副主席
克里斯·斯蒂尔-珀金斯(英国,1947)
1971年,他回到伦敦成为了一名自由摄影师,1973年开始了他第一次出国拍摄工作——跟随一个救济组织去孟加拉国。1975年,他与EXIT一起工作,那是英国一个处理社会问题的团体。随后,他又于1976年加入了巴黎Viva图片社。
1978年,他以英国男流氓(teddy boys)为主题拍摄了一系列照片,期间最糟糕的境遇莫过于在酒吧被人痛打。1979年,他出版了第一本摄影集《The Teds》,并因此加入玛格南,开始了在第三世界国家的广泛摄影。
1991年,苏联解体后,东非小国索马里局势动荡不安,军阀混战,人民苦不堪言,由于战火和天灾,加上社会经济已经崩溃,导致索马里出现大饥荒。帕金斯的镜头聚焦在了这近100万饱受饥饿煎熬、在生死线上残喘的普通人,他用自己引以为豪的标准照片故事模式拍摄,而后大量在杂志上出版发表。帕金斯说:“这是我所拍摄的故事框架最为紧凑的新闻性照片之一,当我身在其中时,我感到激动发热,因此它们也广泛受到杂志的欢迎。”
1992年5月,当帕金斯得知索马里民兵从老百姓口中偷抢救援组织送去的食物时,他毅然决定到那里去。尽管他曾经在黎巴嫩、非洲和拉丁美洲看到过战争和饥荒,但是索马里所发生的一切无疑是最为令他发指的。帕金斯说:“拍摄时,我必须严格控制个人情绪,虽然我时常因眼前景象而泪流满面。摄影师必须对于所处的自然框架和情境保持敏感,并且与之同步。”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帕金斯向往去有战争的地方,玛格南给了他机会,用他的话来说,这是他的黄金时代。在这期间,他为《Time》、《The Sunday Times》、《Observer》等杂志提供摄影作品。
2001年,他又以阿富汗为主题拍摄了一系列作品《Afghanistan》,不同于多数摄影师,只关注阿富汗的战争;帕金斯的视野很广阔,他更多了关注了乡村,因为阿富汗是一个田园国家,很多人生活在乡村,并没有受到战争影响。接着,他来到日本东京,拍摄的更多是自己在当地的生活,而非东京本身。2004年,他出版新书《Echoes》,帕金斯认为物随人动,人生关注的事物不同,那么看到的景象也就不同,这本书正是以这样的理念拍摄的,记录了他在千禧年2001年的生活。帕金斯的摄影报道得到了公众很高的赞许,并赢得了许多大奖,包括大不列颠汤姆.霍普金森新闻摄影奖(1988),徕卡公司奥斯卡.巴纳克奖(1988),罗伯特.卡帕金奖(1989)。帕金斯始终认为,新闻摄影是一种工具,它能让人到一个地方,在一个地方,经历一个地方。
IAN BERRY
伊安·贝瑞(英国,1934)
贝瑞1934年出生在英国普雷斯顿。1952年,贝瑞为《每日邮报》和Drum杂志工作,并且来到南非,作为一名摄影记者的他从此一举成名。因为他是唯一一个报道南非沙佩维尔大屠杀的摄影师,并且他的作品最终成为了证明大屠杀中幸存者无罪的审判证据。
1962年,贝瑞受法国写实摄影大师亨利·卡蒂埃-布列松的邀请,加入玛格南图片社。1964年,他来到伦敦,成为英国Observer杂志的第一位签约摄影师。
贝瑞曾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了苏联派兵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以色列、爱尔兰、越南、刚果的战争,埃塞俄比亚的饥荒和南非的种族隔离。贝瑞除了用纪实的手法记录这些历史事件外,他还以此出版了两本摄影集,《Black and Whites L’ Afrique du Sud》和《Living Apart》,前者由法国总统密特朗写序,后者由Phaidon出版社出版。
贝瑞曾在许多知名的国际杂志中担任重要的编辑工作,例如《国家地理》杂志,《财富》杂志,Stern杂志和GEO杂志等。他还曾报道过前苏联的政治和社会变革。贝瑞的两大最新力作一是为权威旅游杂志《Condo Nast Traveller》拍摄丝绸之路,他从土耳其出发,途经伊朗、亚洲中南部,到达中国北部;二是为德国Stern杂志拍摄的柏林专题。
贝瑞的杰出表现和优秀作品得到过无数嘉奖,他曾被评为首届尼康年度摄影师,荣获美国全国摄影记者年度大奖,英国新闻杂志摄影师年度大奖。并且,他的摄影集《The English》(1978)获得首届大不列颠艺术委员会的奖学金。
贝瑞曾在世界各地举办展览,包括日本东京、法国佩平尼昂、巴黎、德国汉堡、英国伦敦,比利时等。
ELI REED
埃里·里德(美国,1946)
埃里·里德出生在美国,在纽瓦克美术和工艺美术学校学习立体视图,1969年毕业。1982年,他成为哈佛大学的尼曼学人,在哈佛的肯尼迪政府学院学习政治学,城市事务和中美洲的和平展望。
1970年,里德成为自由职业摄影师,他拍摄的萨尔瓦多,危地马拉还有其他中美洲国家,在1982年吸引了玛格南的注意,在接下来的夏天他被提名加入玛格南,1988年成为正式成员。
同一年,里德为一部叫《富裕之地的最贫穷者》的纪录片拍摄了贫穷对美国孩子的影响,由玛雅·安吉罗担任旁白。他继续为主要的电影拍摄剧照和特刊。他的视频记录片《泄露》在1993年纽约电影艺术节展示,并在1996年名气国际电影黑色电影制作者堂和纪录片范畴的视频大赛获得了荣誉。
里德的特别报道包括长期研究的贝鲁特(1983-87),成为他的第一本、高度评价的书,《贝鲁特》、忏悔之城,海地驱逐“医生小子”(1986),美国军队在马拿马的行动(1989),香港的城寨,还有,也许是最值得注意的,他对非洲裔美国人长达20多年的记录,从70年代到90年代末,他的书《美国黑人》包括皇冠高地的骚乱和百万人大游行的影像。
里德在国际摄影中心,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和哈佛大学教学。他最近的工作是得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纪实摄影指导教授。
久保田博二 (Hiroji Kubota)
1938年生于东京,毕业于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系,1961年玛格南成员访日期间结识了雷内·布里(Rene Burri)、伯特·格林(Burt Glinn)以及艾略特·厄维特(Elliott Erwitt)等当时玛格南图片社的主要摄影师。1962年,久保田博二因工作关系调到芝加哥 ,并在1965年正式成为一名自由摄影师。
久保田博二的第一份拍摄任务是为《英国时代报》拍摄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美国抽象表现主义代表画家)的墓碑,1968年,他重返日本,两年后,作品终于获得日本摄影界的认可,并被讲谈社授予当年的出版文化奖(Publishing Culture Award)。1971年,久保田博二加入玛格南图片社。
久保田博二在1975年拍摄了西贡陷落的整个过程,并重新将关注点回归到亚洲地区。为了拍摄中国,他经过数年的努力才获得官方准许,1979至1985年,久保田博二在中国的拍摄旅途长达1000天,积累下超过20万照片,最终在1985年完成了当时最出色的一本记录中国的摄影画册——《中国》(China)。
久保田博二拍摄过绝大多数亚洲的国家,尤其是中国、日本以及朝鲜,并分别以这三个国家为主题出版过摄影画册,如果说《中国》(1985年)是他尚在摸索的第一个摄影阶段,2004年才出版的《日本》才真正成熟地体现了他个人对摄影的理解,少了视角的冲击与猎奇,却多了对人本身的关注,透出一种宁静、平和的美感。